《鴻孕不當頭》:對自己人生負責

文/雀雀(部落格【雀雀看電影】格主)

 在2007年的美國電影《鴻孕當頭》以小成本之姿贏得賣座與口碑之後,我們看見了這個國家年輕人面對未婚懷孕的一種有趣態度,雖然或許不算典型、但多少也見識到當代美式社會看待未婚懷孕的一些嘴臉。然後,2010年的台灣電影《當愛來的時候》更是在女孩因未婚懷孕這事而開始深切體會到家庭與愛的核心價值。至於法國人怎麼看待未婚懷孕呢?

 在《鴻孕不當頭》之中,你可以看到這個社福制度完好的國家是如何能夠讓一個女孩在「不小心」懷孕之後,竟還能讓自己繼續堅持經營自己的人生、並幾乎揮揮衣袖不帶走一片雲彩地離開!若你還有興趣的話,今年台北電影節還有一部中國電影也是在講未婚懷孕,叫做《雞蛋與石頭》,聽說也是非常精采。

回到《鴻孕不當頭》:故事很簡單,一個法國女孩莎拉,在大學畢業實習期間努力表現、為的就是能夠繼續留下來工作。這半年的拼命時光,她是早出晚歸、三餐不濟,竟沒發現自己已經懷孕六個月!莎拉有自己的人生理想與規劃,絕不想被孩子耽誤人生,卻不能墮胎,於是含怨住入政府安排的「未婚懷孕女孩照顧中心」,眼巴巴地讓孕事繼續耽誤她三個月。

 才三個月?但這對莎拉來說,卻彷彿是段漫長的時光。所以她趁機充實自己、甚至報名政府提供的課程與考試,打算三個月之後、東山再起。另外,感情生活她也不想放棄,照樣交了個男朋友的莎拉,忙到沒空與其他孕婦交流、也沒空作產檢與生產相關課程等等。

  

 《鴻孕當頭》與《鴻孕不當頭》最大的相似之處,就是未婚媽媽在懷孕的時候就不用去擔心未來養孩子的問題(因為有人會領養),要熬過去的反而是懷孕的當下到生產的那段時光,所以問題立馬簡化:一輩子的煩惱、變成頂多十個月的煩惱。

 不過,本片主人翁莎拉卻是連一刻都不想為此煩惱傷神!她依舊過她的生活、作她想做的事,直到產檢缺席過久、才被教訓一頓。(被訓是因為莎拉『不對正在自己身體裡面的孩子負責、作產檢』,而不是因為莎拉在其他地方不合群也不友善。也就是說莎拉要在外頭怎麼野、照顧中心的人基本上仍然是尊重她、任由她的。)

 莎拉不要小孩,她徹頭徹尾地確定這件事情。於是,她無視於自己的身體變化與生理的需求,不想幫寶寶取名字,也不願意看看孩子、抱抱孩子,因為不論再怎麼任性,莎拉的理性還是知道:關於自己的小孩的事,接觸地越多、就越無法放手。 

 這個世界的確已經變成這個奇怪的樣子了:年輕的女孩,因為健康所以可以輕易懷孕、生子,卻沒有經濟能力可以養育照顧;至於成熟的女人嘛,在有經濟能力亦有意願生養小孩的時候,卻往往已經沒有那樣的生理能力了。

 你或許會驚訝於莎拉懷孕六個月而不自知這件事、或許也會覺得她在處理自己骨肉的方式實在是太過無情,甚至還會認為都懷孕了還去交男朋友排遣寂寞這事太過荒謬…不過,對於一個才20歲、未婚懷孕並且瞞著家人獨自面對的女孩,你又能要求她該成熟到哪裡去?《鴻孕不當頭》無意花力氣去斥責未婚懷孕的女孩竟可以輕易地不要小孩、不把自己的孩子列進自己的人生裡頭,但卻用力地譴責女孩在懷孕期間不該不對自己的身體負責,這樣的社會價值、這樣的法國,難怪可以養育出這麼特別的法國女人啊。

 這部電影,讓我這輩子第一次這麼羨慕法國女人。不是因為這個國家把她們教育得自信所以自然散發著美麗,也不是因為她們可以無視於社會眼光甚至在群體的不認同之下繼續堅持『作自己』,而是在《鴻孕不當頭》裡面,一個女孩的自我,可以在這個國家健全的社會機制之下,在人生途中有了閃失與意外之際,仍能有那樣的機會可以把握、可以讓人生無悔地走一回。 

 《鴻孕不當頭》慎重卻又平舖直敘地經營著未婚懷孕的法國女孩的孕事種種,過程緩慢卻不無聊、反而還會讓觀眾亟於想知道「接下來莎拉怎麼了?」(至於觀眾到底是在期待好下場、還是壞下場發生?這大概就不一定了)不過值得呼籲的是,台灣制定社福機制的相關政策決策者應該看一看《鴻孕不當頭》(最好列為必修),然後試著以更溫柔的態度來處理這個世界上不分人種、不分地域,總是在到處發生的未婚懷孕議題。因為這些年輕的女孩們的未來,尚且好長、好長,在她們還無法對自己負責的狀況之下、硬要她們對小孩子負責的論調,恐怕也不是算太成熟的一種高調罷?

 《鴻孕不當頭》的片頭、片尾,是以同一首旋律作為開始與結束。事發之時,她是一個極具事業企圖心的女孩,不知道將發生何事;事發之後,她洩漏出了已然存在的情感,卻仍是選擇了自己的人生、昂揚而去…
不論這個世界認為你究竟是「負責」了沒有,其實一個人首先該做的,是對自己的人生負責。如果你有勇氣覺得你自己是,那麼,你就是了。

 畢竟,人生裡的「因」與「果」,都是自己必須承擔、承受,不是嗎?

 點選此處觀看部落格全文

 《鴻孕不當頭》影片介紹

 瀏覽其他「國際青年導演競賽」單元片單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2012年台北電影節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