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14屆台北電影節選片指南

 

時間:2012/5/26() 14:00-16:30 
地點:台北誠品敦南店一樓大廳
主講人:塗翔文/台北電影節策展人 
協講人:鍾明非/台北電影獎統籌
    郭敏容/台北電影節國際聯絡
 
塗翔文
手冊上的前幾頁有本屆台北電影節的各項活動公告,展前展目前仍在進行中,另外在影展期間也有台灣新電影三十週年和華語紀錄片論壇、風和日麗音樂電影連連看、四場Cosplay你的青春年華、也有多場有超值贈禮的場次,包括7/13(五)連看三部柏格曼作品,即可獲得限量創見電影節紀念隨身碟。我們很榮幸邀得導演出席的講堂不容錯過,還有ELLE微電影的首映會。片單主要分為三大部分:競賽、城市和觀摩。競賽包括國際青年導演競賽和台北電影獎;本屆的主題城市為斯德哥爾摩,而本屆的重點更加放在推薦新銳的焦點導演,呈現出未來電影的可能性。 

開/閉幕片 

《女朋友。男朋友》是楊雅喆的第二部長片,亦入圍台北電影獎劇情長片競賽單元。 
Play是近年來我看過最好的瑞典電影,深入刻畫瑞典的種族問題和黑暗面,導演魯本奧斯倫(Ruben Östlund)會隨片來台。
《光陰的故事:數位修復版》是紀念今年適逢台灣新電影三十週年特別選映,其中四個段落分別由四位在台灣新電影時期的代表導演執導,中影公司特別重新數位修復,也象徵了下一個三十週年的開始。尚未確定是否會正式上映,想看的觀眾請把握機會。 
《啄木鳥與雨》囊括兩大日本兩代巨星役所廣司和西島秀俊,是一部關於拍電影的電影,描述一個電影導演偶然找到一個伐木工人臨時演出,反而變成伐木工人教導演如何拍,兩人也成為好朋友。

星光首映

惡女羅曼死

《逆光飛翔》同時入圍了國際青年導演競賽和台北電影獎競賽,是曾以短片《天黑》榮獲台北電影獎最佳短片的張榮吉的首部劇情長片,可視為《天黑》的加長版,但為全新創作。

《候鳥來的季節》也入圍台北電影獎競賽,溫昇豪飾演一個照顧候鳥的男人。

《惡女羅曼死》(Helter Skelter)是日本名攝影家蜷川實花的第二部劇情長片,重點是女主角澤尻英龍華,只要提到整容和娛樂圈就一定會賣,導演會隨片來台。

《為情所困》(Stranded)關於兩個個性不同男人的交集;《宅男小鎮》(A World Without Women)敘述兩個從巴黎來的女人到一個海邊小鎮,很有侯麥(Eric Rohmer)的感覺,是一部關於愛情和度假的電影。

《罪愛妳》(Bliss)是德國名女導演多莉絲朵莉(Doris Dörrie)的新作,改編自〈罪行〉(Crime)書中其中一篇故事,是一件真人實事,也是貧民的愛情故事,有驚悚的情節。

《雞蛋和石頭》的導演因懷孕無法前來,剛好和劇中情節形成對比。

這個單元先搶導演會來的場次,有如此多來自各地的電影在台北電影節進行各類首映,代表台北電影節漸漸受到重視。

逆光飛翔

國際青年導演競賽 

《誰讓子彈飛》(Beyond the Hill)是一部土耳其電影,和葛優與姜文無關,描述拜訪鄉下祖父度假的父子三人,聽到突然傳來的槍聲,懷疑是隔壁村落游牧民族所為,使全部的人的處於猜忌和恐懼之中,很精彩的黑色作品。

《性愛告白》(Black & White & Sex)講述一個紀錄片男導演,找了不同種族、不同年齡和不同膚色的八個女演員,都來扮演「安姬」這個角色,對白相當犀利精彩。

《女朋友。男朋友》已在開幕片介紹過,是本屆台北電影節最風光影片之一。

《雙城悲歌》(Hanaan)是一部很有力道的電影,導演是烏茲別克的韓裔,劇情描述在友情分裂後的一個男人加入警方並找到殺友兇手,卻受到上層阻礙,落寞的他離開警界並四處遊蕩,最後回到祖國的都市首爾。

《做愛後,我們談情》(Night #1)片如其名就是第一夜,關於兩個在一夜相遇激情後的人,女人本來要走了,男人卻留下她,這一夜真的只是一夜嗎?

《情書風暴》(Still Life)很有麥克漢內克(Michael Haneke)的風格,一個父親寫情書給妓女,但信上用的名字卻是他女兒,兒子發現後,他暗中對女兒的感覺也掀起一場家庭風暴,探討道德的界線。

《這不是西班牙!》(Spain)是在柏林影展上看到的,它是一部近似《黑色追緝令》(Pulp Fiction, 1994)圓形結構的電影,分成四個段落,每個段落戶有因果關係,曾演出《暴雨將至》(Before the Rain, 1994)的男主角會葛雷戈爾柯林(Grégoire Colin)隨片來台。

《海洋魔鏡》(The Mirror Never Lies)是一部表現歧視問題的作品,女導演年僅26歲,神秘失蹤的父親留下一面鏡子,母親為了不誘惑外界而把臉塗白,但突然來訪的男人,為這對相依母女的生活帶來未知數。

《逆光飛翔》有李烈、張榕容和黃裕翔的精采演出,屆時黃裕翔也會隨片帶來鋼琴表演。

《鴻孕不當頭》(Twiggy)有和《鴻孕當頭》一樣的設定,但為法國截然不同的風格,關於一個懷孕六個月才發現的年輕女子,還是繼續過生活,她也學著必須面對,是社會寫實版的《鴻孕當頭》。

《型男漂流日誌》(The River Used to Be a Man)有型男亞歷山大費林(Alexander Fehling)扮演自己,到非洲大陸旅遊,卻在途中迷路。

《光做不說愛》(Twilight Portrait)是去年參加最多影展的俄羅斯電影,關於一個中產階級的女人被強暴後再遇暴徒的心理轉折,深刻表現女性情慾。

本屆國際青年導演競賽的入選影片,是從350部電影中脫穎而出,每一部都是水準之作。本屆的特點,就是女導演人數是歷來之冠(五位),而每一部入選影片都會有代表影人隨片出席映後QA我們從去年開始網羅影片,是最絞盡腦汁的單元,於7/4頒獎。

寶米恰恰

台北電影獎

我們稍微輕鬆一點,這個單元分為四大類,從其中各選出一部得獎片,再從中選出百萬首獎得主,匯集了上半年的精華以及下半年即將上院線的台灣電影,連外國影展和媒體都覺得近來的台灣影壇特別多元。

《寶米恰恰》是一對雙胞胎的故事,姊姊想成為獨立個體,姜康哲表現突出,是標準台灣中小型校園青春愛情片。
《陣頭》是今年最賣座台灣電影,想拍電影的人可以特別觀察,本片在中南部的票房比北部高,很有趣。 
《女朋友。男朋友》片花一開始就是重頭戲,有全裸的張孝全、剃頭的鳳小岳,呈現台灣從80到90年代的社會,三角關係不知道誰愛誰。 
《愛》是台灣近年來最有商業質感的電影。 
《歸來的人》是台裔導演的作品,關於在台灣的緬甸人,以及在緬甸想來台灣卻來不了的人。 
《星空》中後段的特效、動物和阿里山小火車都有起飛的感覺,兩個青少年演員表現精采。 
《候鳥來的季節》有白歆惠和溫昇豪,劇本給了他們很大的表現空間。 
《逆光飛翔》是台北電影獎最佳短片的延伸,特別是表達聲音和母子親情。 
《金孫》有《當愛來的時候》的大姊和張書豪,講述外勞、外籍新娘和城鄉差距的現象。 
《騷人》表現出沒日的虛無感,有侯孝賢《千禧曼波》的感覺,但更青春且無包袱,攝影和音樂非常出色。 

島

紀錄片部分:

《阿爸》是紀念寶島歌王洪一峰的作品,結合劇情與紀錄型式。
《島》關於一群在離島上的老人,沒有任何年輕人。
《邊城啟示錄》令人想起《異域》,關於一群在泰緬山區的老兵,它們依然信仰中華民國,呈現一份信仰的力量。
《青春啦啦隊》是台灣紀錄片產量最豐富的楊力州的作品,好看程度不亞於劇情片。
《退潮》呈現採牡蠣人家的生活。
《時間之旅》敘述一個以倒立完成夢想的人生。
《金城小子》由侯孝賢監製,敘述名畫家劉小東,全片如畫般抒情而 惆悵。
《蘭陵劇坊》最值得一提的,就是導演李中是小野的兒子,是台灣重要劇團的紀錄,光是金士傑的臉就很有代表性。
《麵包情人》敘述一群在台灣的菲律賓傭人,他們照顧老人,甚至幫真正的子女盡孝心。
《不能戳的秘密》是去年的社會焦點,這次可感受大銀幕的力量,長達六年不怕威脅的調查令人佩服。

Dear-John

短片:有很多大導演都是從拍短片出身,《天黑》的張榮吉也有望加入行列。 

《阿霞的掛鐘》出自《昨日的記憶》,精彩都濃縮在較短的片長中,加上顧寶明和譚艾珍的精采表現。 
《離家的女人》是音樂錄影帶導演施立的作品,有金鐘影后高慧君和金馬獎最佳男主角吳朋奉。 
《我愛恰恰》亦出自《昨日的記憶》,兩位老牌演員表現出色。 
《畢業旅行》關懷弱勢兒童和家庭,劇本十分精采。 
《保存期限》是旅法導演的作品,全片都是法文發音。 
《說白賊》有在台灣不容易看到的獨特幽默。 
《黑暗之後》是世界首映,描述一個面對剛出生卻眼睛看不見的母親。 
《小金球》表演相當精彩。 
Dear John一張票價能看到這麼多片非常划算。 
《凱西五號》關於五個名叫凱西的女孩,讓男主角瀕臨發瘋。

 月亮掉下來

動畫片:雖是學生作品,天馬行空的創意,並不拘任何形式和素材,都令人激賞,美術風格可看性很高。

《願快樂》《整點十二間》是個人偏愛的作品,美術很棒。
《馬拉自在》有繪本般的畫風和不動態的表現方式。
《月亮掉下來》畫風有《超人特攻隊》番外篇之感。
《紙感》全部用紙創作,表現素材的特殊性。
《禮物》個人強力推薦,奇情、色情、黑暗。
《小粉紅》是一部可愛的童話寓言。
《鄉蟲》水墨的表現形式也十分特別。

這個單元也是一張票看全部,非常划算。

台北電影獎頒獎典禮將於7/21舉行,TVBS現場轉播。 

塗:這個單元都會有影人出席,觀眾要把握與他們互動溝通的機會。

城市:斯德哥爾摩

塗:
講到瑞典就會令人聯想到諾貝爾獎、IKEA和柏格曼,柏格曼已是瑞典電影的指標。這次的主題城市分為五個單元,囊括40部以上的電影,該如何選擇真的是一大煩惱。其中不同時期的導演作品適合至重度影迷,兩位焦點導演的作品都很有看頭,這次我們選映了洛伊安德森(Roy Andersson)的所有長片作品,以及魯本奧斯倫的三部長片加一部短片。柏格曼將會有八部作品在台發行DVD,在「對望.柏格曼」單元中,有他的首作和封刀之作,也有他最愛的以及模仿他的作品,從不同的觀點來看柏格曼。瑞典新潮單元則有精心挑選的傑出新片。這次我們也會發行瑞典電影歷史專書,包括上述兩位焦點導演和柏格曼。 

640x448

 瑞典經典:
《仇敵當前》(A Man There Was)是1917年的老片,這次放映的是將近100 年前的拷貝,導演是維多斯約史卓姆(Victor Sjöström)。
《葛斯塔伯林物語》(The Atonement of Gosta Berling)雖然片花上有配樂,這次放映的版本是全默片,有挑戰性,莫利茲史提勒(Mauritz Stiller)是一位重要導演。
《女人的臉孔》(A Woman’s Face)是英格麗褒曼初登銀幕的作品,她在裡面變臉又演反派,演技精湛。
《折磨》(Torment)是柏格曼的第一部劇本,雖不是導演,但結局是他拍的。
《風信子女郎》(Girl with Hyacinths)是哈賽艾克曼(Hasse Ekman)自編自導的作品。
《茱莉小姐》(Miss Julie)改編自史特林堡(August Strindberg)的劇作,表達他一貫對女人的憎恨,由阿爾夫史約伯格(Alf Sjöberg)執導。
《好奇的是我》(I Am Curious - Yellow)有分「黃」和「藍」兩部,是情色電影的代表作,維果史約曼(Vilgot Sjöman)以本片展現他擅長色情和女性的才華。
《鴛鴦戀》(Elvira Madigan)是瑞典名導波韋戴貝伊(Bo Widerberg)批判柏格曼的代表作品,極盡唯美,是關於偷情的故事。
《阿達倫事件》(Adalen 31)也是韋戴貝伊的作品,令他第三度入圍奧斯卡最佳外語片,也榮獲坎城影展評審團大獎。
《女伶們》(The Girls)是從女星轉型為導演的梅柴特琳(Mai Zetterling)的作品,是關於一群女演員的故事,有柏格曼的影子。
《阿巴合唱團‧追夢》(ABBA – The Movie)可說是瑞典復古版的《五月天追夢》,目前我們正在計畫來個狂歡場,讓大家能隨歌曲歡唱、搖擺。

640x448

焦點導演:洛伊安德森

郭:《二樓傳來的歌聲》(Songs from the Second Floor)和《啊!人生》(You, the Living)都在金馬影展放映過,洛伊安德森(Roy Andersson)是當今瑞典影壇代表人物的不二人選。

《十月五日星期六》(Saturday October 5th)是安德森學生時期短片,其後首部長片《瑞典愛情故事》(A Swedish Love Story)曾入選柏林影展,但《旅店怪咖》(Giliap)失敗後,他開始轉往廣告,直到25年後才以《二樓傳來的歌聲》復出影壇並榮獲坎城影展評審團特別獎,現正在拍攝新作《A Pigeon Sat on a Branch Reflecting on Existence》(一隻鴿子坐在反映存在的部門),故因工作無法來台,他派出他的製片和副導作代表。

塗:還有一個原因:安德森不愛坐飛機。

郭:單元中還有一部關於拍攝《啊!人生》的紀錄片。《瑞典愛情故事》的主角只有14歲,穿著迷你裙,不知道是不是為了票房,裡面有曖昧,並有種只有14歲才有純真和浪漫的理念。《旅店怪咖》的用色和場景已有其後安德森的招牌風格,男主角面對無法適應的外界,究竟該定下來還是離開?《二樓傳來的歌聲》是以末日將近為背景,有突兀的暴力,也有死後回來的人。《啊!人生》《二樓傳來的歌聲》相似,但較為溫暖,是安德森自認從影以來最浪漫的作品。《人生如是》(Tomorrow’s Another Day)是想拍電影的人非看不可的作品,帶你一窺安德森神奇的片廠。在洛伊安德森短片選中,《十月五日星期六》表現對成人世界的懷疑;《瘟疫降臨》(Something Has Happened)是瑞典官方委託拍攝的宣導片,但因為內容太過尖銳而被反對,還好在被撤資前就拍好。《光榮世界》(World of Glory)投射二戰時期瑞典先與納粹友好,而後轉變為中立,但還是背負無法消散的罪惡感,有深刻的反省意味。

安德森的作品起初關於成長,有懷疑和憤怒的情緒,而後轉變為詼諧的風格,無法挑出比較該看的作品。

焦點導演:魯本奧斯倫(Ruben Östlund

未命名-1

郭:魯本奧斯倫導演的Play是去年多倫多影展最好的作品之一,下半年於瑞典上映時,曾登上新聞頭條,具有爭議性。我們選映他的三部長片與一部短片,他在極短時間內確定自己的創作主題,表現出在開明和個人主義社會中的束手無策,一個鏡位一場戲,擅長描寫人物關係。《吉他蒙古人》(The Guitar Mongoloid)有多線敘事,一輛無人駕駛的電車,令人想到荷索(Werner Herzog),隱喻不知如何控制的無政府狀態。《五道人生難題》(Involuntary)呈現現實生活的難題、該如何處理的困惑,並探討道德。《銀行事件》(Incident by a Bank)以突如其來的暴力表現無知和道德議題,呼應《Play》。

Play可說是先以《銀行事件》作為練習,尤其是第一幕。是奧斯倫第一部非多線敘事的作品。

柏格曼最有風格的是洛伊安德森,在安德森的辦公室後面就是片廠,他拍片的方式就是搭好拍完就拆,再搭下一個場景,包括酒館、火車站都是,用攝影技巧放成三倍大,但真的都是在片廠裡拍攝的,表現出另一種視覺的可能性。 

魯本奧斯倫在真實中建立高度的設計感,他視安德森為精神導師,兩人作品雖不甚相同,卻一樣地要求。 

640x448 

對望‧柏格曼
 
塗:《危機》(Crisis)絕對是影迷會想看的柏格曼首部作品,關於一個被突然來訪的生母帶到大城市的女孩。
《假面》(Persona)是極端和恐怖的完美詮釋。 
《三女性》(3 Women)精神上接近《危機》,先看《三女性》會更有趣。 
《秋光奏鳴曲》(Autumn Sonata)曾入圍奧斯卡最佳女主角和原著劇本,表現母女之間的衝突與壓抑。 
《我心深處》(Interiors)細膩描寫母女關係,與《秋光奏鳴曲》對照。 
《芬妮與亞歷山大》(Fanny and Alexander)是柏格曼的封刀之作,若只挑一部就挑這部,是他集大成的作品。 
《幽靈馬車》(The Phantom Carriage)是維多斯約史卓姆的作品,啟蒙柏格曼,是他每年都要重看的電影。 
《底層人生》(Raven’s End)表現社會黑暗面,令人聯想到麥克李(Mike Leigh)和肯洛區(Ken Loach)的作品,柏格曼還不計波韋戴貝伊前嫌,選本片為他最愛電影之一。 
《柏格曼三重奏:劇場、電影、法羅島》(Ingmar Bergman - Theatre, Film and Fårö Island)能看到柏格曼難得的身影。 

瑞典新潮

 
《人間四象限》(Four Shades of Brown)分為四段故事,都是關於家庭,本片在2004年推出,是《血色入侵》(Let the Right One In, 2008)和《諜影行動》(Tinker Tailor Soldier Spy, 2011)導演的前作。 
《璀璨瞬間》(Everlasting Moments)瑞典名導揚托爾(Jan Troell)是通俗劇大師,是女攝影師的真人實事。 
《被遺忘的女孩》(The Girls)表現瑞典電影擅長兒童和青少年題材的一面。 
《男生女生ㄘㄟˋ》(A Thousand Times Stronger)是瑞典版《辣妹過招》(Mean Girls),真正操控的是成人老師,批判教育體制。 
《將錯就愛》(Pure)是一個青少女力求人生晉升的故事,愛上一個已婚指揮家。 
《賽巴怎麼了?》(Sebbe)是個人在本單元中的最愛,表現出青少年的痛苦和壓抑,以及他和母親之間的衝突關係。 
《往蔚藍海岸的單程票》(A One-way to Antibes)適合帶父母去看。 
《開門之前,意外之後》(Avalon)受到Dogma影響,探討道德。 
《她說她愛她》(She Monkeys)是今年金甲蟲獎最佳影片,以瑞典的特殊馬術體操為題材,關於兩個女孩之間的愛情或是彼此傷害。 
《阿蒙與橡樹》(Simon and the Oaks)是去年在瑞典最轟動的電影,改編熱門小說,有史詩般的格局。
《青春傷痕》(The Crown Jewels)的引人之處是年輕的男女主角,是一個關於誤殺和四角戀的故事。

640x448

國際青年導演觀摩:  

《粉紅天空下》(About the Pink Sky)是本屆中個人最愛的日本片,疑雲隨著故事發展漸漸被解開,並探討道德命題,結局也相當驚人。 
《帶阿夏回家》(Mourning)是繼《分居風暴》後最好的伊朗電影,關於一對聾啞夫妻在旅途中如何要和小孩說出真相的困境。 
《夏日戀習曲》(Summer of Giacomo)幾乎沒有劇情,只是一對男女出遊談情,但到了下半段女主角又換了另一個人,比喻愛情的來去。 
《東京花花公子俱樂部》(Tokyo Playboy Club)視覺風格非常強烈,是一部會令人聯想到北野武(Takeshi Kitano)的瘋狂喜劇。 
《雞蛋和石頭》(Egg and Stone)是一部來自中國、精彩刻劃女性情感的作品。

焦點導演:驚世駭俗─金敬穆
 
美男魚的夢想 
是本屆最具話題性的爭議單元。
 
《肯尼不愛芭比》(Me and Doll-playing)顧名思義就是肯尼並不愛芭比,而是愛上另一個肯尼,以娃娃來比喻同性戀的關係。 
《援交男孩》(Faceless Things)已在台北電影節辦公室裡造成騷動,衛道人士勿看。 
《性/不性》(SEX/LESS)是一部沒有聲音的電影,導演建議觀眾可自行帶音樂進場配合影片觀賞。 
《美男魚的夢想》(A Cheonggyecheon Dog)是他的第二部長片,以極低的成本拍攝,是一部關於性別認同的作品。 
《心中的小宇宙》(Peace In Me)是本單元唯一的普遍級作品,全片都在一個屋頂的陽台上、室內和室外拍攝。 
《無以名狀的憂愁》(Stateless Things)是一部在鹿特丹影展上令我驚為天人的作品,前後看似無關的故事,會令人聯想到阿比查邦(Apichatpong Weerasethakul)和蔡明亮,最後十分鐘會有神奇的焦集。  

再次強調,無法接受的觀眾切勿挑戰這個單元。導演會來進行映後QA,並且已經計劃要多待幾天。

 640x448

名導初體驗: 

《死刑台與電梯》(Elevator to the Gallows)是電影史上的重要作品,也是年僅25歲的路易馬盧(Louis Malle)一鳴驚人的首部長片,片中有年輕的珍妮摩露(Jeanne Moreau),已是黑色電影中的經典。 
《戀屍狂》(La Sentinelle)是《國王與皇后》(Kings and Queen, 2004)和《屬於我們的聖誕節》(A Christmas Tale, 2008)法國名導阿諾戴普勒尚(Arnaud Desplechin)的首部長片,從未在台上映過。 
《冬春的日子》是王小帥的第一部長片,並為中國第六代導演中的重要作品,主角就是《金城小子》裡的畫家劉小東。 
《男人啊(Men…)是多莉絲朵莉的第二部長片,以很淡定的風格來探討兩性關係。  
 
鴻孕不當頭

聚焦法國新銳: 

《命運潛規則》(Silent Voices)是個人很喜歡的作品,是三段看似無關、以三個探監者為出發點的故事,最後產生交集。
《美麗的刺》(Dear Prudence)的女主角是法國當紅女星蕾雅瑟杜(Léa Seydoux),入選坎城影展影評人週,冷調的外觀之中有繁複的內在。 
《住在車裡的女人》(Louise Wimmer)是近年來最好的法國新銳電影之一,有濃厚女性主義色彩。
《為情所困》《宅男小鎮》是簡單版的侯麥,本來想邀兩片中的男主角,但他無法前來,《宅男小鎮》女主角則會隨片前來。 
《鴻孕不當頭》是一部可作為社會福利借鏡的電影。

本單元強調獨立的精神,都介於入門影友和中度影迷可觀賞的等級。


愛愛愛

城市物語:  

《幸福在他方》(A Better Life)是法國小生吉翁卡列(Guillaume Canet)的新作,是關於一個面臨債務又必須幫女朋友看顧小孩的廚師。

《囧女孩遇到愛》(Lena)關於一個胖女孩以為救到白馬王子,但後來並不如她想像中那麼美好,男孩的爸爸也愛上她。

《巴黎G體驗》(Let My People Go!)有演技天后卡門莫拉(Carmen Maura),是一部每年必備的通俗同志喜劇。

《愛!愛!愛!》(Love Is in the Air)是來自丹麥的通俗愛情喜劇,導演會來進行映後QA。

《再見了,拉札老師》(Monsieur Lazhar)是本單元中的必看,關於心靈受創的老師和學生互相療癒的過程。

《鐵男特警》(Policeman)分為兩段,前面描述鐵男特警的部分,後面則轉到反社會份子,也有阿比查邦的感覺。

《歡迎來電光臨》(Porfirio)的主角是因意外而必須坐輪椅的中年男人,是真人扮演自己的現身說法,以輪椅高度的敘事角度非常獨特。

《山城裡的麵包香》(Stories that Only Exist When Remember)可與入圍台北電影獎的紀錄片《島》對照觀賞,像是侯孝賢和小津安二郎(Yasujirô Ozu)到了南美洲。

《我姊姊》(Sister)有達頓兄弟(The Dardenne Brothers)的風格,既寫實又殘忍,弟弟負責掙錢,姊姊無所事事,有個驚人的結局。

《櫻桃成熟時》(Cherry)是關於A片的電影,有美國型男詹姆斯法蘭柯(James Franco)的演出。

《我在冰島天氣陰》(Polite People)是一部很有娛樂性的黑色喜劇。

《星叭克超有種》(Starbuck)也是娛樂性十足的喜劇電影。

亞洲大觀: 

《我11是王小帥新作,現正在中國上映。透過小孩的觀點看文化大革命,風平浪靜的敘事中帶著有力的批判。
《我的母親手記》(Chronicle of My Mother)是家庭倫理劇,有役所廣司、蒼井優和樹木希林三位傑出演員,關於一個作家兒子重新認識母親。 
《影癡鬥陣俱樂部》(Cut)是個人推薦的影片,結合拳擊、看電影和拍電影,有強烈的暴力風格。 
《倒轉世界》(Headshot)是去年泰國電影獎入圍最多項的熱門電影,是以倒轉180度觀點的獨特殺手電影。 
《浮雲教我的事》(Mitsuko Delivers)是關於一個孕婦回到故鄉,充滿樂觀精神。 
《第八日的蟬》(Rebirth)是去年日本電影獎的大贏家,看演員們互相飆戲。 
《化糞池裡的天后》(The Woman in the Septic Tank)也是個人推薦,女主角堪稱菲律賓版陳美鳳,是關於拍電影的電影。 
《百萬現金快遞》(Modest Reception)是伊朗電影,顧名思義就是一路上都送人錢,但有交換條件,是考驗人性的故事。 
《美好2012(Beautiful 2012)是今年香港電影節的參展電影,由四位導演共同創作,金兌容會來擔任國際青年導演競賽的評審,蔡明亮應該也會出席映後QA。 
《千錘百鍊》(China Heavy Weight)是《沿江而上》導演新作,是關於中國拳擊的紀錄片。 
《一國雙城》相當有爭議性,敘述兩岸之間的關係,由曾榮獲三座金馬獎的張經緯執導。 
《三生三世聶華苓》可與另一部紀錄片《兩地》對照觀賞。

陸之魚

 

焦點導演:演而優則導─伊勢谷友介(Yusuke Iseya 

《迷幻男》(Kakuto)是伊勢谷八年前的作品,新作《陸之魚》(Fish on Land)則改編自文學鉅作,關於兩個男人,其中一個無法適應這個世界,後來遇到另一人後,三人發展出奇怪的友情,後半段有驚人的發展。
《這麼遠,那麼近》(Distance)的導演是枝裕和(Hirokazu Kore-eda)是《迷幻男》的監製,並發掘了伊勢谷友介。

穿比基尼的外星人

午夜狂想: 

《穿比基尼的外星人》(Invasion of Alien Bikini)是一部有搞怪樂趣的電影,最後還和中國古代故事產生連結。 
《蒐集耳朵的男人》(Last Screening)的主角是一個愛電影的男人,但他也有殺人成性的恐怖另一面。 
《三個未婚妻》(Looking for a True Fiancée)是山田孝之繼去年再度蟬聯本單元的新作。 
《少年UFO事件》(U.F.O.)是我在東京影展發現的好片,是一群青少年的疑雲事件,究竟真相為何?是否真有外星人?導演會來出席映後QA。

台灣新電影三十週年

焦點導演:張毅是和侯孝賢、楊德昌同樣地位的新電影時期導演,擅長拍攝通俗劇,執導本屆閉幕片《光陰的故事:數位修復版》中的《報上名來》,與楊惠姍密切合作,目前正在製作動畫《黑屁股》,這次選映他三部女性電影顛峰代表作,還有一部紀錄片,他現身說法並呈現動畫的製作過程。《玉卿嫂》是白先勇故事改編電影中的個人最愛,由國家電影資料館提供珍貴拷貝。
《我這樣過了一生》中的楊惠姍為戲增胖,創下連莊金馬獎影后、連續三年入圍最佳女主角的紀錄,也有李立群的精彩演出。
《我的愛》是《致命的吸引力》(Fatal Attraction, 1987)的台灣版。
  
特別放映:此單元都是全新數位修復。 
《妖街皇后2012(Bugis Street Redux)是在台灣成長的香港導演楊凡的名作,妖街是新加坡著名的特種行業區,當年因遭台灣電檢剪太多而索性不上映。 
《百戰將軍:數位修復版》(The Life and Death of Colonel Blimp)是對應去年主題城市倫敦和焦點導演的作品。 
《幸福的黃手帕:數位修復版》(The Yellow Handkerchief)是個人最愛的日本片,由通俗劇大師山田洋次(Yoji Yamada)執導,高倉健主演。 
《新龍門客棧:數位修復版》(Dragon Inn)以林青霞、張曼玉和梁家輝為號召,重拍胡金銓的原版經典。 
其中較不容易看到的《妖街皇后2012》和《新龍門客棧:數位修復版》都各只有一場,《妖街皇后2012》更是亞洲首映,導演楊凡也會出席。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2012年台北電影節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