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12/06/30(六): 11:30 
地點:中山堂中正廳
出席:王小帥(導演)
紀錄:蔡書羽 / 攝影:陳嬿守

Q1 (主持人)蠻好奇的是,影中的旁白是導演自己的聲音嗎?我想觀眾朋友應該很好奇這部片是否是從導演的經歷出發?

A1 (王小帥)片頭片尾都是我自己配的。這部片的背景和《青紅》差不多,是1966年開發大三線,為了防止蘇聯轟炸,造了許多工廠進行建設。當時我們全家移到貴州山區工廠,爸爸也從城裡的工作移到工廠裡工作,我想表現一家四口面對這些轉變的影響。80年代改革開放後,很多人都還繼續待在原地生活,我是79年由父親帶出來的,因為那些都是保密工廠,不准說出來,所以其實有很多人不知道裡面的情況,這是我親身的經驗,想要讓大家了解,而經由我自己的配音,能帶大家更深入其中。

 

Q2 (主持人)電影中特別深刻的是爸爸在說畫畫的事、關於美學的事…有滿多這樣的片段,這些是不是也跟導演自身經驗有關?

A2 (王小帥)我很感謝父親,當時在那個環境裡,當所有人都那麼想事情時,只有他一個人不那麼想事情,他說話當時在外面是特別尖銳。他不會打我、也不罵我,像是那時候我數學考不好,大部分人都會責怪孩子,他卻只說:我們全家人數學都不好。然後讓我學繪畫、學音樂,說學個手藝,將來才能有不同的出路。

Q3小朋友哪裡來?表演非常精采。

A3 (王小帥)四個小孩表演都很好,經紀公司的小孩一批一批來,我當時很驚訝,假如我要一個胖子,就有一堆胖子來(笑)。很多人演出經驗都很豐富,像小胖子他就演過40幾部電影。王憨嘛,總不能選像我的,眼睛小小的,多不好看。我當初選人就叫他們誰能帶大家玩遊戲,每次都是王憨這孩子,他年紀小小的,但每次都能組織大家,後來發現他特別像賈樟柯(笑)。

Q4 (觀眾)謝謝導演讓我們忠實看到那年代的再現。

A4 (王小帥)謝謝,化大革命發生在66-76年之間,剛好那時是10歲的年紀。以前有些文革電影都是用宏觀方面來看文革,近幾年電影審核特別嚴,我這是十幾年前就想弄了,我很著急,再不弄的話中國很多東西都不見了,社會變化很大,三線的東西也消失得很快。這次因為法國有一筆基金給我,想說再不拍的話他們就想說都這麼多次我這人都不拍,然後就真的拍了。這部片通過小孩視角,可以給大家非宏觀的敘事,提供一個真實視角,一個文革還有一個三線。


   

Q5 (觀眾)您對於第六代導演,賈樟柯、陸川…等人,他們走向商業化的部分,是否有些不滿意的地方,或是反對的意見呢?

A5 (王小帥)首先,我並沒有反對他們是做商業化,電影是工業的、商業的這些沒問題,但現在每一部電影大家就先問票房怎麼樣,我是認為應該比較尊重創作、尊重藝術一些。不過這些導演他們的轉變過程都是很自然而然的。

 

《我11》影片介紹

更多映後座談紀錄請看這裡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2012年台北電影節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