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電影、新媒體、新商機」論壇紀錄(上)請點此觀看

時間:2012/07/07(日)15:30
地點:中山堂光復廳
出席:李亞梅(穀得電影公司負責人)
   郭台強(中影公司董事長)
   陳宏一(電影/廣告/MV導演)
   林三元(中華電信基金會執行長)
   
周建輝(Yahoo!奇摩媒體傳播事業群副總裁)
   劉思銘(土豆網原創中心總經理)
紀錄:黃祖恩 / 攝影:王玫心

李亞梅:那像之前林心如的「遺忘」,在土豆分上下兩集播,也在公視播,我也上去把它看完,我覺得還不錯,就是電視電影,土豆網在做的這件事情。那相對於台灣的雅虎,我是比較清楚,像我上去看小豬的微電影,在雅虎的名人娛樂,那像雅虎跟土豆一樣有自製的,不論是微電影、電視電影,那我想知道的是雅虎在這部分的規劃是怎麼樣子的?

周建輝:謝謝主持人,今天是我覺得最完整在談微電影的一次,從導演創作的角度、從電影產業經營的角度、還有視頻網站,包括大陸的先例,還有從關於台灣雅虎的分析,待會還有從MOD的數位內容的部分,所以今天的整個討論流程對於數位匯流是非常完整的,也感謝台北電影節的安排,那我們在微電影的部分是相當看好的,我覺得這麼多年網路在大家的生活已經深入,包含網路、包含搜尋、包含社群網站,在網路上買東西現在已經有好幾百億的金額,那在媒體的部分已經深入大家的日常生活,那像剛剛主持人提到的數據,講說每個媒體大家在接觸的行為上的差別,那我們也剛好有花錢去專門做一份這樣的調查:每人每天在媒體上面花的小時數,大約八小時,報紙、雜誌:1.9 小時;radio:1.0小時;mp3:1.1小時;手機:2.1;電視:2.2;網路:4.6小時。所以大家在媒體的使用上,在數位平台的使用來說,其實手機、mp3也算,在這個數位內容的角度上,它的比例是很高的。

在數位網路的接觸來說,像雅虎的首頁每天有八、九百萬人,在頁面的的狀況有八千萬次的點擊,表示說在網路上看video的這個行為已經根深蒂固了,所以這些行為代表了一個產業的商機,如果這個商機適當的去反應,去建立一個適當的商業機制,它可能會出現一個好的產業,那這個產業是不是跟現在所謂的電影以票房為主架構的產業會有互補,這還有待商討,但基本上我們還是相信它給了新電影一個另外的討論,那要進到產業化之前,要先比較有次序的了解消費者的行為,要先把消費者行為和平台的經營規格化、產業化到一個程度,就會變成一種傳統,我們在這塊真的花很多時間,所以我們也做了很多campaign去追蹤,花了很多錢去調查,所以我們有一份很珍貴的內部資料,我請到了我們正在負責的同事名人娛樂的主編耿瑄小姐,很快地跟各位分享一下這份資料。

耿瑄:不好意思,可以幫我放到前面的slide,很快地跟大家講一下。大家好,我是雅虎名人娛樂頻道的耿瑄。這個機會真的很難得,我們也學了很多關於這個產業的資訊、想法跟刺激,那我們這邊以雅虎奇摩來說,作為台灣最主要的一個入口網站,那我們今天來看微電影大概有兩個角度,跟大家來看一下針對這大半年來我們對於微電影的一些想法,首先第一個部份,我們先公布一份我們雅虎奇摩委託非常專業的資料公司,針對台灣年輕網友有觀看影音習慣的人所做的一份調查,然後我們會談到針對內容的投入跟自製,雖然沒有這麼多的作品出來,那我們在行銷的部分有一些很有趣的經驗,也在這邊跟大家分享一下,那雅虎奇摩委託了millward市調公司,總共有六千多份關於針對觀看影音習慣的樣本,我們發現目前以台灣來說70%的網友會因為要看影片而決定要上網,他們喜歡看的影片類型是什麼呢?

我們發覺,網友最愛看的影片類型是短片,接下來是電視跟電影,所以我們可以很簡短的馬上看到短片跟劇情是網友非常喜歡的類型,那接下來是剛剛總經理有提到的線上影音的使用占每天媒體使用的時數是越來越長了,網路已經占了4.6個小時,大家可以看到另外一個非常非常值得注意的趨勢是手機,大家可以看到手機的時間也越來越長了,隨著iPhone的越來越普及化,大家越來越喜歡智慧型手機的發展,大家也越來越喜歡用手機來看影音,因此隨選、可移動已經是收視的萬靈丹,那關於看影片大家會抱怨些什麼呢?

46%的人根本沒有把影片看完,一方面因為他們會挑有興趣的看,一方面有些不好看的他們就會分心,因此使用者的心聲是希望未來能看到更多專業製作的影片,目前他們看到很多的影片是素人類型的,都是隨便製作的。那另外我們看到一個微電影的特色,第一個是所謂的微放映,有很多的數據跟資料顯示因為手機或網路占的比率已經越來越重要,尤其是未來手機的時代來臨後,微放映是非常重要的,因為你會用你零碎的時間在可移動的範圍內隨時隨地都可以收看這樣的影音,第二個是所謂的微週期,不但撥放的時間短,它是可以很有效的抓緊時效的影音,另外一個是微投資,投資可以不用這麼大的時候,年輕優秀的人才或是不用太大成本的人才都有機會進入這個市場,因此有了這樣令人心跳的三微,不論在線上、網路上都有了很容易被看到的機會。因此從這些數據資料顯示微形影音的時代即將要來臨了,而且微電影因為劇情、因為專業製作、因為短,所以結合起來就是大有可為的微電影。

那接下來針對雅虎奇摩的部分,我們針對微電影的行銷的部分,分享給大家,第一個是一部好的電影,專業、導演的功力、好的劇本這些都是最基本的,但如果沒有商業、沒有人投資、沒有人買單,這電影也是做不起來,第二個,商業、專業這都是非常重要的,第三點的部分是卡司的部分,我們會針對我們入口網站的一些數據跟大家分享,再來是宣傳操作,每天進到雅虎的人有八、九百萬人,因此在議題的炒作或是媒體的帶動上或是社群力量的擴散上我們都有些經驗,第一步針對專業的部分,網友希望看到是專業的電影、是真的電影,因此微電影是電影的精緻版,希望有劇情的商業或劇情的吸引力,那剛剛有提到羅志祥的《再一次心跳》,我們發現有七萬個網友做推薦,那如果以每個人有一百個朋友來看,就可以發現台灣有七百萬個人被這個訊息打中了,這是非常非常強大的吸引力量。那接下來是關於剛剛提到作品的商業性或劇情內容,那像可能也很多人看過的陳妍希的微電影,也是非常精緻,那像小豬和陳妍希這兩部雖然有不一樣的特色,但都是要引起觀眾的共鳴,會引起自主的傳播,如果觀眾願意主動推薦,甚至透過新型的載具,透過手機馬上在短時間形成非常大的社群力量。

另外一個部分跟年輕網友溝通的時候不能把置入或商業擺得太前面,要用他們感興趣的事物介入,讓他們喜歡就會成為你的品牌大使,再來比較有趣的部份是卡司,今天如果有錢大家都會找最紅最大牌的藝人,但當口袋錢不夠深的時候,要怎樣辨認誰是當紅的卡司,且誰是user喜歡的卡司也是蠻重要的,有許多的當紅指標包括:奇摩內部點選數據資料,可以知道近期具潛力的藝人,以及奇摩的一些詢問網友的問題:跨年夜最想跟誰過?透過這些數據資料就可以知道誰是近期當紅的人,謝謝。

李亞梅:看完雅虎的資訊分享,其實我有覺得微電影就是廣告的目的加上電影的製作概念,感覺上是這個樣子,那其實這個事情在電影圈有很多的討論,其實我很多電影圈的朋友有很多人是罵這件事情的,其中一位陳導演,他是拍廣告出身的,他就覺得說電影就是電影、電影有電影的規格、電影有電影的預算,不要把廣告的預算、廣告的行銷以為用電影的字眼把它包裝起來就可以強迫我們去做你要的影像,這是陳導演的看法,另外我之前也在網路上看到一篇文章,我也覺得蠻不錯的,目前微電影非常興盛,但破萬的不多,除非你有非常強的卡司,所以它認為大家不要盲從拍攝,應該要看不同的屬性做出區隔。

再來,微電影應該要跟網路廣告做區隔,譬如說微電影可以從品牌形象、品牌介紹進入,也許網路廣告就可以從特定產品去拍攝,接下來我們要請中華電信基金會執行長,林執行長來講,大家不要以為中華電信有MOD,所以有這部份就很強大,但我知道目前他們是虧損的,同一時間中華電信基金會也希望透過影像部分來改變台灣社會,企圖透過這個傳達中華電信的品牌形象。 

林三元:那先請大家看一段影片,看完之後再做分享。這個片子是2006、2007年拍的,前前後後大概拍了一百多部的影片,都放在我們點台灣的網站上,讓大家分享,我們自己有一個平台,我們嘗試不要用其他的平台,但是還是打不過Youtube,所以還是有放在Youtube,原本我們是找導演拍,但後來就都給學生去拍點台灣,關於這片土地,去long-stay,寫部落格,拍學生角度的紀錄片、微電影叫做點台灣,我們希望有更多人有興趣去看,另外從淡定紅茶這件事去看,我自己是媒體人,我很好奇,一篇文章七十幾個字的淡定,但跟紅茶沒關,但為何大家如此有創意,把兩者結合叫做「淡定紅茶」,然後我們曾經把紅茶放在網站上,請公益團體幫忙賣,賣了一年多兩年,一包也沒賣出,於是我就寫了一篇文章:細寫行銷之後的淡定。

第一次感覺到操縱媒體的快感,我主要是希望大家把重點放在微型產業的推動不是那麼容易,也因此上了很多媒體雜誌,那像今天不論是微電影或電影,舉一個概念,例如:詩詞要如何佔據、預定年輕人的閱讀時間,我想這是一個key,像我在facebook看一些轉貼文章,我會先把它預存,想說等下再看,但後來就會忘記,只記得有一篇文章很感動,但忘了是什麼,現在以微電影或是facebook的貼文來說,像是淡定紅茶的文章,我做了一點點的操作,讓整個故事回歸到我們想操作的、我們想要的方式,我想這是微電影的時代可以思考的方向。

李亞梅: 我們把時間交給台下的觀眾,也一個多小時了,請底下的人幫忙遞一下麥克風給黃茂昌。

Q1 黃茂昌(前景娛樂公司總經理): 我想要追問一個問題給雅虎和土豆的執行長,今天土豆和雅虎作為一個傳統販售商品的平台,你們剛剛說聯合出品,你們所謂聯合出品是指資金的部分嗎?

A1-1 (周建輝):我們單純是媒體資源的合作,我們的名人娛樂有一個專門的微電影,整個導流量就根據網站首頁,整個網站運用媒體的資源去協助,單純去做推廣的部分。

A1-2 (劉思銘):這點跟Samuel不太一樣,我們是有投入去做的,加上我們有監視權,還有我們土豆網有下設的一些資源,所以這部份跟雅虎不太一樣。

李亞梅:後面,哎呀!居然坐了一個大咖在後面,黃志明。

Q2 黃志明(知名製片人):我只是提一個問題,就是說我剛聽到很多專家的意見,我要問一下導演,如果你只有五百萬,你會去拍一部電影呢?還是去拍十部微電影?另外我想請問一下劉總,你們有土豆網,都有在做投資,那也想請問你你會做怎樣的選擇?

A2-1 陳宏一:如果給我五百萬,我應該會拍電影,像很多歌手會在pub歌唱,讓很多人去發現,但對我來說我不見得會做得來。

A2-2 劉思銘:目前以視頻網的角度上,我應該會從商業模式跟人才的角度去看。第一個會從以銷售斂財的方面去思考,畢竟賺錢是最重要的事情,第二個是預算可做人才的培訓,其實我們會有一筆資金做這些投資,導演的投資,或許隔一年這些人才可以回歸到第一點去接案。

李亞梅:我想反問黃志明,如果有五百萬的規格,你會讓你導演拍電影還是微電影?

黃志明拍電影。

李亞梅:哎呀!拍電影喔,我想你這輩子沒救了(觀眾笑聲),電影界就是有這些人在撐,還有沒有其他人有問題?

Q3 觀眾:我想請問郭董,中影最近有沒有投資微電影的計畫?

A3-1 (郭台強):是黃志明叫你問的是不是(觀眾笑聲)?其實很多人在談啦,這是一個比較不同的商業模式,我們希望顧客能夠進電影院買票,今天聽起來微電影比較像是透過廣告收入,這跟電視台的模式比較相近,譬如說三立他們對微電影很有興趣,很有規劃,對我來說是一個夢,每個導演都有這個夢,中影還在規劃,怎樣做一個流傳世人的電影,對大家來說都是一個夢,對微電影的部份我們目前還沒有想法。

A3-2 (劉思銘):我想在這呼籲一下、思考一下,剛剛主持人有提到,這是客戶出錢,好像比較偏向廣告類,這分為兩類,所以它不是直接做商業溝通,做情感的溝通,雖然微電影是滿足客戶的需求,他一定是品牌需求,不然沒有人要看,若是沒有人要看,基本上都是在抓一個人性、一個情緒、一個共鳴,所以對創作的挑戰一定是有共鳴,當然規格也不一樣。

李亞梅:感覺上微電影不管是做產品的行銷或是品牌的行銷,基本上還是商業營利的目的,後面的創作者可能也沒這麼重要,重要的是卡司帶來的品牌效益,在以前十到十五分鐘短片創作的世代,它是有創作的靈魂的,好像兩者差異只剩初衷的差異。

Q4 (觀眾):今天我們看到網路、影音的部分,以你們現在的經驗,可以提醒我們這個媒介或是網路創作有什麼迷思的部分嗎?

A4 陳宏一:大部分的客戶很多,我曾經看到一個腳本很心動,它是一個電器賣場的腳本,看到中間的時候就很冷感,它就把場景全發生在賣場內的產品曝光,所以我覺得現在微電影的市場真的非常亂。

Q5 (觀眾):先謝謝台北電影節給我們這個機會去討論微電影,我本身也有在教書,剛好各個專家都有從平台也好、從產業或經濟的角度去看,對我們的了解有幫助,那有沒有可能這樣新型態的播放方式會產生不同,例如微電影在戲院播放。

A5-1 (劉思銘):我認為這個不太可能會在戲院播放,畢竟是一個營利的單位,我還是覺得微電影會比較容易從視頻網的角度去出發,藉由流量去賺錢加上視頻網對於社群的溝通是非常有幫助的,可以快速在這裡面做傳播跟溝通。

A5-2 (林三元):我把我最近的想像跟大家聊一下,或許可以跟文化部提議,現在進去戲院的人越來越少,不過在台灣的產業可能需要彌補城鄉的差距,或許可以請龍部長在各個城鄉設置一個像是歌劇或是表演場地播放這些微電影。

李亞梅:我認為年輕的導演可以在這十五分鐘的時間內訓練敘事技巧,這是對台灣的影像工作者有正面的幫助,此外台灣的影像工作者真的太窮了,所以微電影的出現對於台灣的導演最正面積極的貢獻就是可以賺點外快(觀眾笑聲),所以微電影的出現,我想這部分是我世俗的認為對台灣的貢獻。那已經超過半個小時了,也很感謝五位貴賓真摯的講解跟各位的互動,謝謝大家。

 「新電影、新媒體、新商機」論壇紀錄(上)請點此觀看

 更多論壇紀錄請看這裡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2012年台北電影節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