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12/07/14(五)18:00
地點:新光影城二廳 
出席:陳莉華(《馬拉自在》導演)
   王尉修(《月亮掉下來》導演)
   謝文明(《禮物》導演)
   梁育碩(《鄉蟲》導演)
   李明勳(《小粉紅》導演)
   黃雅幃(《致, 遺忘》導演)
   何帛容(《紙感》編劇)
   黃健傑(《整點十二間》導演)
   劉晏呈(《無常》導演)
紀錄:林仕晉/ 攝影:蔡明村

Q1 (主持人)請問《馬拉自在》的陳莉華導演,這個動畫是從神話故事出發,藉由魚這個意象,連接到現實生活中,為什麼想要包含這樣的元素?

A1 (陳莉華):主要是在講豐年祭之前會出現的海祭,大家都只知道豐年祭,可是海祭也很重要,代表了一年的結束;而豐年祭是代表一年的開始。魚的這個元素,是因為自己的媽媽也在漁產加工廠做殺魚的工作。

Q2(主持人)接下來請問謝文明導演,這部《禮物》有點像是台語片的感覺,有碼頭邊、漂泊的人之類的題材,整部動畫的色調是黑白的,只有一個紅色的顏色代表女子的怨念,最後血染紅大海。為什麼會有這樣的創作發想?

A2 (謝文明):我想要有復古、黑白老電影的感覺,而紅色可以代表愛情與恨,很符合他的心境,這是會這樣用色的原因。

Q3-1 (主持人):請問一下創作團隊有女性嗎?

A3-1 (謝文明):沒有。

Q3-2 (主持人):因為怨念很深,是不是來自於什麼人的怨念?(觀眾笑)

A3-2 (謝文明):兩個角色,一個是為愛瘋狂、執著的追求;一個是熱衷宗教的份子,就想讓他們談場戀愛試試看。

Q4-1 (主持人)接下來是《月亮掉下來》的王尉修導演,怎麼會去處理到面對新生小孩的掙扎這個主題?

A4-1 (王尉修):我想做從來沒有做過的東西。當中除了親情,還有自我矛盾的主題,需要一些成長經驗來接納百分百的自己以及別人的小孩。

Q4-2 (主持人):創作團隊裡有女性嗎?

A4-2 (王尉修):都男生,只是看了很多親子的書,自己想像(笑)

Q5-1 (主持人)下一個是《鄉蟲》的導演,梁育碩。這部電影是從卡夫卡的《變形記》出發,描寫的是家庭中,妹妹受到較多的溺愛,而對哥哥則較不喜歡,也包含聯考壓力的內容,這是從個人生活經驗出發的嗎?

A5-1 (梁育碩):的確是改編自卡夫卡,但當中也有包含個人經驗,還有朋友、一些學長姐的回憶。當初看了原作蠻感同身受的,講一些存在的原型跟生活經驗的連結,我想要把這個做出來。結尾想表現反差,本來家庭只有一個小小的裂縫,經過事件,某些東西被放大了,某些則被排除在外,而家庭還是要有人繼承下去,這個責任就掉在妹妹身上。

Q5-2 (主持人):這樣他們的隔閡、裂縫,兄妹之間有處理、化解嗎?還是故事本來就是這樣結束?

A5-2 (梁育碩):對,是這樣結束。

Q6 (主持人)再來是《小粉紅》的導演,李明勳。這樣的主題是蠻明顯的,描寫在體之外被排斥的人,如何去融入團體裡。

但是實際上被排斥的人可能是比較陰沉的,顏色上應該是大家都是粉紅色,被排除在外的是陰鬱、灰色的人。但導演卻選擇了粉紅色,而非小陰鬱、或是小蒼白。是怎麼樣的故事,會做這樣的安排?

A6 (李明勳):主要是自我認同、如何看待個人特質的一部片,我自己是屬於比較陰柔的男性,這樣的個性是比較容易被人指指點點的,因此選擇粉紅色,是比較偏女性的顏色。

主持人:創作過程也是自我療癒的過程嗎?

李明勳:之所以會創作,是我在經歷中對於自我個人特質,用另一種角度去檢視,然後反而更肯定地去看待自己。於是決定做這個作品。過程需要很多討論,也是更一步步往自己的內心去看。

主持人:頒獎典禮會考慮穿比較明亮的顏色嗎?(觀眾笑)

李明勳:會考慮。

Q7 (主持人)《紙感》今天來到現場的是編劇,何帛容。這整個製作花了多久時間?

A7 (何帛容):這個作品比較是以實驗媒材為主,這部分就花了半年,在花半年時間拍攝,前後共一年。

主持人:會分很清楚你是編劇嗎?還是團隊共同發想?

何帛容:是大家一起做的,只是參加影展需要代表人。

Q8 (主持人)訪問《致, 遺忘》的導演,黃雅幃。這個作品比較特別,是因為你在捷克就學,整個影片的質感也比較選擇那邊的風格。是不是想呈現古今的對照,並包含比較科幻性的元素,是不是可以說一下你的想法?

A8 (黃雅幃):我在布拉格那邊看到的牆面,是用淡彩去畫的。經過十幾年後就會重畫,有些沒有整修時,就會看到新、舊的顏色同時出現,好像會看到很多歷史存在,是從這個想法開始製作。比較科幻的部分是人影的使用,實際上是從捷克傳說而來,因為布拉格是比較古老的城鎮,有很多的傳說,是看了鬼故事,從故事裡面找到其他把故事完成的元素,這些人影是無生命的。

    

Q9 (主持人)
然後是《整點十二間》的導演,黃健傑。這個作品是非常概念性的,當初創作的概念是一個時間的往前、往後,被時針跟分針不斷的卡住,是蠻有趣的,想呈現什麼樣的理念?

A9 (黃健傑):我發現時間的概念是很抽象的,當仔細去了解時間的時候,它就會變得更模糊。我挑了一個迴圈的形式呈現,把事件跟元素濃縮,裡頭有時鐘、有布穀鳥,發生在一個神祕的空間。單純是一個迴圈的話,會有點枯,我就開始思考,即使每天作息一樣,也不會是同一天,還是會有變化的,所以最後有很多鳥的屍骸,是每個事件前進的軌跡。我還安插了死神,其實就是不吉祥的預兆,反映了當鳥撞進這個空間,好像在時間洪流之外的,既死又生的狀態。

Q10 (主持人)最後是《無常》,也是跟生命有關。請問劉晏呈導演,整個呈現出來的感覺有點悲觀,可是還是可以看到植物的新生,生命的不斷延續,是想講述生生不息呢?還是比較悲觀的想法?

A10 (劉晏呈):這是我弟自己的經驗,他現在是個植物人。我想講人生無常,可能要以不同的面向去面對,就會得到不同結果。盆栽花是死掉的,就代表生活中,各式各樣無法預期的事情。

主持人:現在有九位導演在上面,有些作品是蠻類似的,有些是跟生活有關的,有些是從既有素材得到養分,都蠻有趣的。有沒有人有什麼問題想請教導演的?

Q11(觀眾)想請問一下《禮物》的謝文明導演,每個人物都非常逼真,是不是有根據實際的人物做刻劃?每個導演的風格都不太一樣,這是你本來的畫風呢?還是不同的作品會用不同的風格來表達?

A11-1 (謝文明):我的人物是搭捷運偷拍來的,誰適合這個角色就畫他,可是會稍微修飾一下,每個動畫依據題材會有不同風格,不會是同一種,就是要好玩、多變,才有新的活力。

A11-2 (劉晏呈):我這個人就是動畫風格比較灰暗一點,在大學時就是這樣,我平常喜歡畫插畫,所以多用手繪呈現。

A11-3 (黃健傑):我這部《整點十二間》是不小心試出來的風格,跟原本的規劃不太一樣,我喜歡機械運作、斑駁滄桑的感覺,所以雖然有所改變,但很合我的意,很貼切時間的主題,至於下一部會不會有所改變?我對時間還蠻著迷的,可能還是會挑戰一次,但去轉換一下風格,也許是以人的情感,或心智旅行之類的。

主持人:會不會拍三部曲之類的?

黃健傑:有可能但要看有沒有機會。

A11-4 (陳莉華):動畫的畫風會依照你所編的故事,依據劇情去改編,不會每一部都是一樣的畫風。 

A11-5 (黃雅幃):我本身是劇本完成,分鏡也好了。但會卡在要用什麼方式,決定後再選擇要用的材質,對我來說就好像可以表現出主角的內在,某一方面再用來講角色個性,常卡在這邊花很多時間做決定。下一部會不太一樣,但還是以動畫為主。

A11-6 (梁育碩):很同意剛才的說法,角色是因劇本跟面貌決定的,會用不同的方式呈現。下一部還是希望能用水墨來創作,但希望能以不同的呈現方法,具有更多的變化。

A11-7 (王尉修):我每一部都想畫一些不一樣的,雖然結果都差不多(笑)。

A11-8 (李明勳):之前是在紙上畫的,然後轉變而來,平常不是這樣的畫風。我覺得風格會改變,但會用類似語彙來表達。

A11-9 (何帛容):同意幾位導演所說。風格是根據題材、劇本改變的。

主持人:今天時間大概到這邊,如果還有疑問的話,這些導演還有時間會在外面接受大家提問,因為他們都是動畫獎的入圍,也祝他們有好的成果。

 《台北電影獎》影片介紹 

 更多映後座談紀錄請看這裡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2012年台北電影節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