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時間:2012/07/02(一)18:10
地點:真善美藍廳
主持人:吳凡(CNEX Studio 製片人)
與談人:韓軼 (製片人)、龍男.以撒克.凡亞思(《沈ㄕㄣˇ沒ㄇㄟˊ之島》監製)
紀錄:賴宜蓓 / 攝影:蔡明村

映後Q&A

Q1(主持人):想要請問影片的源起與製作過程?

A1 (韓軼):影片主題源起於另一名加拿大的製作人,他本身很喜歡中國的題材,後來找到了教練與學校,在到了會理了解了他們的故事後,決定就做這個題材。我們是從09年開始的,最開始時我們的初衷是拍孩子們,可以看到他們面對中國大環境的變化,而不是放在教練身上。後來拍到三分之二時,剛好遇到了那場比賽,所以後來的影片跟剛開始的結果不太一樣。不知道比賽後來會輸,很傷心,但剪出來的結果算是滿意的。

Q2(主持人):與加拿大的跨國合作過程?

A2 (韓軼):我們都希望影片可以達到電影院播放的水準,所以不論在拍攝與後製上都做了很多準備,但因為在中國電影院播放需要申請職照,希望合製的原因是因為若為加拿大片則需搶進口名額的三十四分之一,面對好萊塢商業大片,紀錄片很難去競爭,所以走合製,才讓電影順利在戲院播放。

Q3(主持人):國際資金取得的方式?

A3 (韓軼):先拍一個片花去各地提案,講給紀錄片製作人聽,若他覺得你的團隊夠好,很有拍成的可能,則會投錢給你。而這部片主要是因為有之前的兩部作品,表現的還不錯,所以才贏得他們的信任,去投資。

 

Q4(主持人):這部紀錄片製作的水準、拍攝過程與台灣的紀錄片拍攝有什麼不一樣的地方?

A4 (龍男)因為這部片的預算很充足,為了使影片達到一定的水準,前製需要大量時間與籌備去詳細規劃。在台灣需先把故事架構架出來,在攝影上面、收音上面與音樂上面來看,皆有很大的影響。攝影師在拍攝現場等同於半個導演,所以攝影非常重要,還需要好的收音技術去搭配畫面,以及後製人員的專業種種在形式與技術上去搭配得當。台灣的紀錄片在預算上比較沒有那麼多的空間,所以相對事前的規劃就比較吃緊,若比後台灣的紀錄片有機會有較多的預算去執行,那事前的規劃更要仔細規劃,希望在充裕的預算下能搭配高超的技術水準去提升影片的水準,我想那部分是一個令人期待的想像空間。    

 

Q5(觀眾):影片全程都是用5D II拍的嗎?這麼多的預算下會不會容易使影片被干預?

A5 (韓軼):比賽那場為多機拍,其他為單機。因為5D II收音不優,錄音則為單獨系統不同步收音,但在現場會做同步的效果去校對。不會受到干預。導演有明確的想法及走向,所以都會確實執行,創作主權都在自己手上,沒有受到投資人的影響,在找資金時,為保障創作的自由,就不會找會介入影片的投資人。

Q6(觀眾):紀錄片若想走到商業片,在影片的結尾有沒有想過若修改為比賽完後繼續練習的畫面,讓觀眾有想像的期望空間?像這樣跨國合作的影片版權歸為誰擁有呢?

A6 (韓軼)紀錄片在電影院中走商業本身很難,很難去評斷是否修改結尾就比較容易走到商業片,唯一是去做一個象徵性的意義,去影響且累積紀錄片的規模。版權為共有,台灣部分為中國擁有。

Q7(觀眾):製作團隊的人數及在影片中如何讓演員避開與鏡頭的眼神交會? 

A7 (韓軼):
拍攝時為五個人,有導演、製片、錄音、助理等。與攝影師建立默契是相當重要的工作。前期建立溝通的工作,毫無保留地去溝通與用真心來交流,建立彼此的信任,在拍攝時就能自然而然的出現在他們的每一刻而不尷尬,甚至他們會忘了攝影機的存在。在紀錄片拍攝過程中,情感的建立非常重要。
  

 《千錘百鍊》影片介紹

 更多映後座談紀錄請看這裡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2012年台北電影節 的頭像
    2012年台北電影節

    2012 第十四屆台北電影節官方部落格 14th Taipei Film Festival Official Blog

    2012年台北電影節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