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ay》:日常生活裡的危機
文:小梁(部落格「Un」格主)
(本文提及電影段落和個人主觀想法)
初閱電影節手冊,當時覺得以一位新銳導演的新片當開幕片會不會不夠穩重,更何況沒有任何明星串場。昨天看完顯然是多慮了,《Play》深深的震撼了我,是個非常有架勢的開幕電影。
從表面上來看,《Play》所要探討的東西其實可以在近期不少電影裡看到,像是主題類似的《分居風暴》(A Separation, 2011)、金馬奇幻影展《幸不幸由你》的社會亂象 (As Luck Would Have It, 2011) 還有《告白》作者湊佳苗的人性速寫,從孩童角度出發的情節,更是想到知名小說《蒼蠅王》。但是不同於其他關注社會問題的電影,導演不走戲劇風格,採用自然的真實演出和攝影,這不僅僅是考驗了導演對於場面和真實時間的詮釋,更因為這樣的自然,營造出極端寫實而殘酷的感受,而且沒有了戲劇故事的包裝,紀錄片式的鏡頭更極為直接的暴露出日常生活裡的危機,無一不被概括。
是的,影片的基調非常直接,這也是為什麼我喜歡這部片的原因,一點也不委婉的點出這些問題,我可以感到被影像所投射的對象─觀眾─感到被侵犯、被質疑、被點名。電影所傳達的東西眾多、複雜,可是卻不零散,極為有層次條理地,一一指出那些在城市裡的髮指與不安,並且不斷用片中角色的台詞,和觀者內心對話,提出問題、反問問題,影片像是懸疑片似的,一步步走向真相,途經的問題都獲得恍然的前因後果。全被攤出來的東西,讓你疑問,又事件視角的反問,讓你無力反駁,也無法。
想看這部片的原因,無疑是想滿足我喜歡被疑問的口味,還有導演精湛的構圖,結果在觀片期間我完全無心於構圖,實在出我意料的如此冷酷。不過導演真正厲害的運用不少「炫技」呈現影像,這炫技並不是說影像光彩艷麗,而是在鏡頭聚焦與焦距外之間的看到與沒看到,這樣的鏡頭,就好像在看驚悚片般的不安,譬如開場不久後的一段是白人在鞋店想買鞋,黑人則在一旁踢球玩鬧,這時鏡頭把焦點放至白人小孩上,緩慢的Zoom in,由遠及近,玩球的聲音似乎越來越大,直到被店員制止。感到不安是知道黑人鎖定了白人的財富,聚焦彷彿也放大了白人的戒心,加強了黑人(看不到但卻聽得到的聲音)的蠢蠢欲動。光是這場戲,導演就很是精準犀利以音畫把角色的主與從鋪陳、交代得清楚。更甚者,導演運用了空間的不同,在取景上有效提供轉換視角,像是在公共列車上隨著車子的轉彎,鏡頭也跟著投向觀者沒注意的事。不說內容,影像和調度本身就有強大的大師功力,果然不錯。
如上述提到的直接,這樣的題材確確實實會引發爭議性。導演安排了幾段隱喻電影情節的場景─火車上礙事的嬰兒車,嬰兒車影響了火車安全,服務員便想將其丟棄,這似乎意指了黑人移民必須被抹除才可有效得到瑞典人的安全,也難怪導演會被認為是種族主義者了。然而不曉得是台灣並沒有太著重在種族這件議題上(或者我沒太在意),所以我對於影片中,黑人與白人之間的地位並無太多感覺。於是我將焦點放到其他部分,以及導演所好奇的人集體跟個體的狀態。先來說說人之狀態,其實對於陌生人或看起來兇悍的人,多半我(們)都會有警覺或避而遠之,他們主動來問候也多半就是應酬了事趕快走人。
片中的黑人搶劫亦如此,但是黑人們的搶劫又運用到了人性對於強勢的低頭,並且先發制人,就算手機是自己的,也會因為不想惹麻煩而依順強勢,漸漸的,自己就成為弱勢,想要快快結束的心態更會因此成為艱難的受害者,更何況是三人同行想要大家都安無事的考慮。我十分喜歡其中一段白人男孩爬到樹上的段落,白人問:「我們又不認識你,為何要這樣對待我們?」,黑人不語,隨後便反問:「是你們自己跟過來的耶,誰會笨到把手機給陌生人看?」,是啊,多麼的無可辯駁!黑人沒有強迫他們要給看手機、強行把他們拉來一起走。在尾聲,黑人男孩雅尼克領著妹妹獨自走在街上、搭公車,隔壁的白人女孩投以眼光。坐在公車或捷運上,無可避免的會與人的眼光交觸,又或者我們會自己去看看別人的樣子,說難聽點,就是看到好看的就眼亮,看到難看的就臭臉、鄙視亦或好奇,這樣情形,更無可避免的會在外國人身上所展現。
就是電影前段,圍觀路人看著身穿奇裝異服的黑人在廣場中演唱賣藝,很好奇卻又覺得詭異,這間接表示了種族不同的有樣眼光造成的不平衡,讓黑人(或外國人)對於自身階層感到困惑。一段黑人搶完白人東西之後,接到白人小孩媽媽的手機然後開玩笑之後,他們各自安靜的吃東西,這時我覺得這些黑人真的是壞嗎?因為是外來者,被認定所謂的底層,他們的集體表現只是想加深自己國家裡的地位,於是三五成群好像比較好,彼此都懂自己的的身分,卻也更難以了解自己的地位在哪裡。黑人的集體狀態不就只是個保護色嗎?他們搶東西的行為,也只不過是想確認亦或奠定自己的地位究竟何在。這樣的原因造成了個體與集體的極大反差,人性的自然反應,也讓問題嫣然而生。
另外,我看見的,還有關於父母缺席這件事。可以發現,這群黑人男孩的父母彷彿不存在,白人小孩的母親也始終不開機。很微小卻直接點出了現代城市最為強大的社會問題。而且就電影一開始來說,有哪個父母會讓還沒國中的小孩自己去買東西?又或者為何不把小孩放在家裡照顧教育讓他出去為非作歹?更令我震驚的,是電影尾聲,兩個成年白人搶完兩個小男孩的手機以後,又跑到一旁雅尼克的身邊指控他搶人手機,把雅尼克的手機搶走,雖然有路人出來講話,卻不斷被威脅不要多管。也許說到底,真正罪該萬死的,是這些沒有做好榜樣的成年人,片中白人與黑人小孩的父母亦是。常常在學校聽到家人、師長們要守規矩,做個乖小孩,但是很多時候,父母或是老師們也根本沒有做出榜樣來,就只是告誡小孩們,自己卻做出相反的事,甚至會為自己解釋。可教育不是裡當先建立在家教和道德嗎?這叫身為小孩的該如何去處?
這已經不關種族的問題了,而是已經消失的家庭教育。最後,看這部片最感到頭皮發麻的,是這個世界裡,冷漠的人群。我也是。當白人被要求做一百下伏地挺身時,經過的遛狗女士只是看了一下便撇過頭去、當公車上發生痛毆事件的時候,旁人只是趕快閃遠不要被波及到、又或是,穿插隱喻的火車段落,乘客事不關己的忽略不斷在廣播的內容,沒有人去在乎那張床還有站務人員的緊張,開始調侃嬰兒床是不是你的、等下應該會有別種語言的廣播。雖然確實好笑,我笑出來了,但是我應該要笑嗎?每當笑出來都覺得我自己很悲哀。我們都覺得那是別人家的事干我屁事、他的事還是不要多管以免惹禍上身、他又不是我熟人幹嘛幫他等等反應,可是這是無法改變的生之本性啊…。
看完這部片相當疲倦,演員與攝影過於真實的恐怖,導演所指涉的東西實在太多,需要消化,細寫下來恐怕可以成為論文。於是我寫下幾個令我深刻的議題,也有許多細節已經忘掉了。很推薦這部片,觀畢會覺得十分難過,他把社會裡腐敗的東西都給你看,不過難過的原因不是你看到了,而是沒辦法改變,自己、整個社會、整個國家還有整個世界都已經是如此了,一點點希望也沒有。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