瑞典時期的英格麗褒曼與《女人的臉孔》
文/依凡斯(部落格「依凡斯式的銀河夢」格主)
當17歲的英格麗褒曼參加了位於斯德哥爾摩的皇家戲劇院舉行的表演賽,她感覺步下舞台時一切都完了,因為台下的人們並不欣賞她。但事實是評審們十分喜愛褒曼自然的演技,因此她得到了皇家戲劇院學校的獎學金。這就是褒曼即便在她早期的電影中,也有極生動演出的原因。在1939年赴好萊塢發展以前,褒曼於瑞典參與了十部電影的拍攝。這些作品中,時至今日仍為人所熟悉者,除了成名作《寒夜情挑》瑞典版 (Intermezzo, 1936) *編註 外,便是《女人的臉孔》了。
2012年台北電影節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百戰不撓的《百戰將軍》
文/陳煒智
很多電影工作者、研究者、評論者,甚至觀眾自己,都習慣使用「逃避現實」、「追夢」之類的字眼,來描述電影在戰亂期間所提供的娛樂享受。有趣的是,在英國,二戰期間留下的重要電影作品,深刻、嚴肅的題材佔了大多數;歌舞昇平、旗海飄揚、鼓舞士氣的種種「勵志」呈現,反而不讓人印象深刻。若真要以宣傳效果論斷,勞倫斯奧利佛(Laurence Olivier)的《亨利五世》(Henry V)既滿足了政治任務,又平衡了藝術使命,以莎士比亞對抗外侮,確實高招妙招!
2012年台北電影節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性愛告白》:女人的風情萬種
文:歐陽倫(台北電影獎入為劇情長片《寶米恰恰》男主角)
我們喜歡看電影,是因為我們喜歡看故事;我們喜歡看故事,是因為故事裡有我們喜歡的角色。一個好的角色會讓人喜歡,對我來說,絕對不是只有優點。《寶米恰恰》裡的優果說:「我不是一個看表面的人。」不管是美麗笑容後面的倔強逞強,強壯身軀底下的軟弱和曾經的挫折,勇敢之前的眼淚,又或者正義背後的複雜矛盾心情。這可能就是我們常常討論的「角色層次」!
(以下有雷)
《性愛告白》像是紀錄片般,藉由導演提問來訪談一位性工作者「安姬」。影片裡除了現場的幾位攝影師和工作人員以外,說穿了我們就是單純看“導演和安姬”的對話。你能想像他們對話將近90分鐘嗎?或者說也許你這樣想的時候,你已經不敢進場看電影了。
導演當然可以用一位女演員來完成整部片,但她選擇用八位。多位演員同演一角並不是多麼新的手法之於電影或劇場,但在這部片裡,卻是個再好不過的方式了。
2012年台北電影節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Play》:日常生活裡的危機
文:小梁(部落格「Un」格主)
(本文提及電影段落和個人主觀想法)
初閱電影節手冊,當時覺得以一位新銳導演的新片當開幕片會不會不夠穩重,更何況沒有任何明星串場。昨天看完顯然是多慮了,《Play》深深的震撼了我,是個非常有架勢的開幕電影。
從表面上來看,《Play》所要探討的東西其實可以在近期不少電影裡看到,像是主題類似的《分居風暴》(A Separation, 2011)、金馬奇幻影展《幸不幸由你》的社會亂象 (As Luck Would Have It, 2011) 還有《告白》作者湊佳苗的人性速寫,從孩童角度出發的情節,更是想到知名小說《蒼蠅王》。但是不同於其他關注社會問題的電影,導演不走戲劇風格,採用自然的真實演出和攝影,這不僅僅是考驗了導演對於場面和真實時間的詮釋,更因為這樣的自然,營造出極端寫實而殘酷的感受,而且沒有了戲劇故事的包裝,紀錄片式的鏡頭更極為直接的暴露出日常生活裡的危機,無一不被概括。
2012年台北電影節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
《五道人生難題》:每個人都有毛病
文:艾莫西(部落格「書寫記憶3.07」格主)
『involuntary (a.)自然而然的,無意識的,不知不覺的,偶然的,非自願的。』
《五道人生難題》,透過五個主角的事件片段來出他們正面臨的某種「狀態」。我不寫難題是因為我覺得就我看來有些根本也稱不上難題可言。這電影有其巧思,例如它用了各種年齡,可大可小的事件。以及這些事件所波及到的旁人。有趣的是,我們從一個旁觀者的立場似乎比較難感受到當事人的「難處」,反倒強烈感受到的卻是因為他們這些無法跨越的「環節」,所造成別人的「困難」。例如堅持要有所人出面承認自己弄壞廁所窗簾才願意開車的司機,或是不知為何就是不願意就醫的父親,還有青少年那些荒誕毫無道理的行徑,與一個喝醉就會跟哥兒們彷彿像《醉後大丈夫》那樣瞎搞的人生。
2012年台北電影節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被遺忘的女孩》:一生一次的成長里程碑
文:喬治(部落格「George Column」格主)
本來滿心期待著非洲之旅的小女孩,卻只因半歲之差被獲得「實現人生意義」機會的父母留下,雖滿腹埋怨,她也只能逆來順受,遊戲人間的姑姑被找來看顧她,但姑姑放蕩無度的行徑,讓忍無可忍的她用計將姑姑支開,一個人的暑假也就此展開,她獨立面對著週遭所有人事物,學會擺脫同儕壓力,也在知心朋友身上重新找到歡愉,但一件必須獨自承受道德譴責的意外,令她再度陷入無盡的孤獨深淵。
2012年台北電影節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阿巴合唱團:追夢》:重回美妙時光
文:依凡斯(部落格「依凡斯式的銀河夢」格主)
1977年初,阿巴合唱團展開了他們的第一次歐澳巡迴演唱會,先後造訪挪威等北歐三國、德國、荷蘭、比利時、英國等,並於三月轉往澳洲,分別於雪梨、墨爾本、阿得雷德、伯斯等城市進行了多場表演,場場爆滿上萬觀眾,轟動一時。其中雪梨的第一場戶外演唱會遇降雨而影響表演,團員菲達甚至於途中滑倒,但渾身濕透的歌迷卻絲毫未減熱情,因此成為阿巴公認生涯中最難忘的演出;於阿得雷德的西湖足球場演出時,不僅場內湧入兩萬名觀眾,場外也聚集了一萬名群眾聆聽,阿巴之魅力可見一斑。
阿巴的澳洲行總計吸引了大約十六萬名觀眾,包括雨中演唱會等若干行程在攝影機的記錄下,成為《阿巴合唱團:追夢》的劇情基礎。
2012年台北電影節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幸福的黃手帕》:感人的回家之路
文/大仙(部落格「大仙的足球與電影」格主)
《幸福的黃手帕》是1977年的作品,如今看來仍然生猛有力,經典之所以能成為經典,必然有它歷久彌新永恆不變的動人情懷。
《幸福的黃手帕》是改編自美國專欄作家Peter Hamill在1971年10月14日發表於《紐約郵報》的一篇故事,題目是《回家》(Going Home)。《回家》具有公路小說的雛型,故事講述三男三女的年輕人一起出遊,從紐約搭上前往佛羅里達的長途巴士,車上遇到一個沈默寡言的中年人Vingo,他們都對Vingo感到好奇,其中一名女孩慢慢讓Vingo卸下心防,講出他曾經坐牢,為免妻子難受和不好向孩子交待,於是寫信叫妻子忘了他,不必寫信來,也不必到牢裡探望。如今四年過去,Vingo出獄後準備回家,但他不知道妻子是否還在等他,是否還需要他,於是他寫了信回家,告訴妻子如果還接受他,就在家鄉的大橡樹綁一條黃手帕,他回來遠遠看到就知道該不該回家了…
這個故事在1973年由《黎明合唱團》改編成一首膾炙人口的歌曲《老橡樹上的黃絲帶》(Tie A Yellow Ribbon Round The Ole Oak Tree),早已唱到街知巷聞。故事的結局如何,相信有看過《幸福的黃手帕》的觀眾都已經知道了,那是非常感人的一幕,如果你已經投入到故事當中,看到這一幕恐怕很難忍得住不讓眼淚流出。
2012年台北電影節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穿比基尼的外星人》:射不射由你
文/但唐謨(轉載自破報復刊第716期)
穿比基尼的外星人真是最近聽到過最蠢的一個片名,無論是中文譯名,或者是英語譯名:「外星人比基尼大進擊」(Invasion of the Alien Bikini))(不知道韓文片名原意是什麼?)。不過,蠢片名有個好處,就是直接了當清楚明白,馬上讓人知道這部電影裡有什麼東西;不像有些片的中文譯名,咬文嚼字又難記住又不知道在幹麻!?
這部片的片名,至少讓人清楚知道:這是一部科幻片,有一點色色的,而且,應該也不是什麼很藝術的電影。故事的男主角是個怪怪的男生,他以正義使者自居,嘴唇上掛著一個很假很誇張的八字鬍,然後在都市的大街小巷當游俠,路見不平就拔刀相助……電影一開始就是一場精心設計,招式和港片有得拼的武打,男主角從「惡人」手中救了一個穿著旗袍的美女,而且把她帶回家照顧,沒料到,他竟然救了一個外星人。
2012年台北電影節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啄木鳥與雨》:伐木、友情、溫柔的電影夢
文/林易柔(BIOS Monthly 作者)
《南極料理人》導演沖田修一的新作《啄木鳥與雨》,由兩大演技派性格男星役所廣司和小栗旬主演,敘述山中一座平靜的小村,因為「活屍」電影劇組進駐拍攝而擦出奇特的火花。電影劇組遇到役所廣司飾演的木訥伐木工人岸克彥,原本一點也不了解電影拍攝的他卻漸漸地被電影有趣的世界拉了進去,也和小栗旬飾演的新人導演田邊幸一產生忘年之交的溫暖友情。
這部電影充滿衝突幽默令人大笑的情節,但是也有著美麗、寧靜的山林美景,細膩溫暖色調的鏡頭,內在更充滿著身為一名導演的「溫柔的電影夢」,在理想和現實間矛盾掙扎。不論拍攝的外在環境有多麼困厄,人事上有多麼欠缺或複雜,仍要努力地「拍」下去。
2012年台北電影節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芬妮與亞歷山大》:倒吃甘蔗的觀影經驗
文/汪瑩(電影工作者、影評人)
《芬妮和亞歷山大》說的是三幢房子和一個家族的故事。
片子啟幕時,柏格曼先讓我們看到亞歷山大祖母海蓮娜的家。那是一個吊燈、古玩、家具、油畫以及各種色彩充斥的老房子。時值1907年的耶誕前夕,佳節為原本輝煌璀璨的廳堂又加添了無數的花叢和燭光,閃亮的餐具和排列有致的菜餚顯示屋主不但生活富裕,其品味也相當的高雅。
2012年台北電影節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男人啊…》Men…
文/吳至歪(部落格「文藝復興」格主)
德國女導演多莉絲朵莉(Doris Dörrie)的作品自己一部都沒看過,不過曾聽聞《當櫻花盛開》是部相當不錯的作品,跟我同年的《男人啊…》(Men...,1985)是2012台北電影節觀摩的名導初體驗單元選片。
2012年台北電影節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第八日的蟬》:現世報的殘酷與慈悲
文/雀雀(部落格【雀雀看電影】格主)
我上一次看到最近進口到台灣的、描述日本人外遇的作品,就是《黎明破曉的街道》(由東野圭吾作品翻拍的電影)。其實,日本常見的外遇案例,其實也不過是爾爾,如《第八日的蟬》所說的,男人以「以後要結婚生子組成完整的家、所以現在請小三不要懷孕,等男人正式離婚之後再說」為藉口、繼續坐享外遇氣氛,讓許多意外成為小三的女人墜入無間地獄之中。
2012年台北電影節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歡迎來電光臨》:小人物悲歌
文/張冠倫(部落格「開到荼蘼花事了」格主)
《歡迎來電光臨》是巴西籍導演阿雷漢卓‧蘭迪斯(Alejandro Landes)的首部劇情長片(導演的前作,即第一部作品為紀錄片),故事取材於真人真事,並由傳主親自上陣演出,輔以自然不造作的鏡頭語言,讓電影游移於紀錄片與劇情片之間,更添敘事力道。至今,包含多倫多國際影展與釜山國際影展在內,本片曾獲邀參加許多重要影展,同時也得到不錯的迴響與肯定。
2012年台北電影節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型男漂流日誌》The River Used to Be a Man
文/雀雀(部落格【雀雀看電影】格主)
型男亞歷山大˙費林(Alexander Fehling)這次從《少年歌德的煩惱》(Goethe!)的狂熱文青身分搖身一變、成為前往非洲大地的旅行者。一句「我是演員」,言簡意賅卻深度地惹人發躆,這樣一來,不也就俐落交代了為何上次明明是個沒有情愛活不下去的文明亮點、而這次卻化身為嚮往原始蘆葦叢的當代人?
2012年台北電影節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將錯就愛》:音樂的載體
文/保溫冰(部落格「電影拾樂冰」格主)
堪稱本屆台北電影節惦惦吃三碗公的震撼彈《將錯就愛》,不單是毀滅性的愛情體裁,其豐富肌理遠遠凌駕預告片所能概詮。
2012年台北電影節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將錯就愛》:勇氣是人生唯一的手段
文/雀雀(部落格「雀雀看電影」格主)
『勇氣是人生唯一的手段』,你會在電影《將錯就愛》裡頭,不斷地聽到這句話。句語出自於瑞典詩人艾克羅夫(Gunnar Ekelöf,1907-1968),也是女主角卡塔瑞娜的精神浮木,而這句話、是音樂廳的男指揮家,亞當,告訴她的。
2012年台北電影節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往蔚藍海岸的單程票》
文/雀雀(部落格「雀雀看電影」格主)
看影展並非文青的專利!至少,在今年的台北電影節裡,你還有像《往蔚藍海岸的單程票》這樣的親民通俗電影,可以讓人輕輕鬆鬆地就享用一部藝術片,並帶滿感觸回家。
2012年台北電影節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人間四象限》
文/雀雀(部落格「雀雀看電影」格主)
對於一個異地國度的一切事情產生興趣,通常是因為想要去那邊旅遊,或者是去過了然後印象很好,也可能是因為你接觸過那邊的人並產生了很好的印象……對於瑞典有興趣的理由當然可以更多,例如說身材夢幻的北歐人太美麗、北國的地理氣候環境惹人好奇,還有IKEA、諾貝爾獎、甚至是精采的小說如《龍紋身的女孩》與《血色入侵》(Let me in,美國翻拍電影版本則叫做《噬血童話》,順便一提:《人間四象限》就是《血色入侵》的導演,Tomas Alfredson的作品)……當然,還有柏格曼。
2012年台北電影節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她說她愛她》:撲簌迷離的情感漩渦
文/栞(部落格「栞の心靈角落」格主)
《她說她愛她》是一部關於女性情感的故事,每個女孩子心裡,大概都有一個超齡成熟的女人。艾瑪明明知道卡珊卓的感情,卻一直保持著曖昧的態度。我一直都認為她是有點狡詐的,對卡珊卓保持著若即若離,到最後表演場上的一抹微笑,著實讓人不寒而慄。女人呀,最大的敵人就是女人了吧,偏偏最親密的,也是女人。
2012年台北電影節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